1. 摩卡壺煮 Lavazza Crema e Gusto 咖啡粉
2. 義大利鄉村麵包 (Pane Pugliese) + 草莓果醬
3. 莫札特 小提琴 sonata 音樂CD
每天早上9點到10點時喝一壺用摩卡壺煮的咖啡,已經成我一天當中很重要的儀式,順便休息一下,提醒自己放慢腳步。等咖啡的時候,就隨性翻幾頁書,聽聽音樂。

這次塗在麵包上的草莓果醬友人送的自家製作的果醬。果醬吃在口中草莓果香,讓我覺得在這個飲食工業化的年頭,可以吃到從自己或是家人朋友家裡的廚房以當季新鮮蔬果烹調的食物,是ㄧ種祝福。
記得有一次在台中住家附近轉角的便利商店,點了一杯臻果口味卡布奇諾咖啡。櫃檯的店員回身在咖啡機上按個鈕,咖啡機就自動的不到一分鐘就沖泡出一杯咖啡。不過這臻果口味卡布奇諾咖啡,和我記憶中的真實臻果味道和布奇諾咖啡差距很大。要不是廣告文宣上的文字和相片對我的心戰和催眠,我很難以味覺來知曉這是臻果口味卡布奇諾咖啡。這當然是我身為消費者的錯誤選擇,貪圖便利和幫忙收集便利商店點數,所以換來這樣品質的飲料。
便利商店、速食店和連鎖餐廳的餐點、以及超級市場的冷凍食品都是中央廚房製作包裝再用送到各個點。雖說中央廚房這一詞中還有廚房兩個字,但是,其實就是工廠。在這裏,食品以生產線的一貫作業來生產,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成品運送方便、與延長食品儲藏日期。冷凍包裝食品的健康和味道要靠市場行銷部門廣告文宣和精美包裝了。冷凍包裝食品有價格便宜、迅速可食、便利、制式的區域潮流、誇張的層次口感和不實的味道特點,這些特點是廚房的食物無法達到的。
台灣在便利商店、速食店和連鎖餐廳的速食和冷凍食品工業真是超英趕美,英國與美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花了大約50年將飲食工業化,台灣在短短的20年就達到飲食工業化。在飲食工業化超英趕美並不是好事,因為飲食工業化對國民的健康不好,加重社會的醫療福利支出。
短期之內應該很難扭轉台灣目前的便利商店、速食店和連鎖餐廳所帶動的工業化食品趨勢,因為工業食品透過媒體產生的影響力太大,大量人口集中在都市且需要外食,加上許多年輕國民很難抵抗傳播媒體的影響力和刻意製造出來的商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