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鄰村的友人邀請我們去聽他們兩個女兒的鋼琴成果發表會。鋼琴成果發表會是在一家鋼琴店裡舉行,雖說是鋼琴店,但是卻是倉庫的樣子,店名其實就是鋼琴倉庫。表演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舞台,舞台上面擺了兩個全尺寸的平台鋼琴,就沒剩下多少空間了。
場地沒有音場處理,所以表演時就聽到撞來撞去的反射音和殘音,產生過多的堂音。朋友的大女兒獨奏曲選的是 Mozart Sonata No. 11 in A Major第三樂章,這首別號是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札特受歡迎的曲子之一。演奏時,大女兒雖然譜沒有記熟,可能緊張,所以有些失誤,但是在曲子詮釋方面,比小女兒好。

這曲子我已經聽習慣Alfred Brendel的錄音。Alfred Brendel演奏時,Mozart Sonata No. 11第三個樂章像是從他的手指中輪轉出來的感覺,旋律像絲綢般的滑順舒緩。
就在這曲子的眾多十六分音符的堂音在倉庫裡表演空間撞來撞去,也把我被Alfred Brendel的錄音覆蓋已久的一段陳年記憶撞出來。(這時電影都會有特殊的過場,因為主人翁要穿越到過去了)
在台中大同國小時,早上升旗典禮的時候,就是播放這首歌曲。我不曉得其他國小是否也是這樣子。全校六十班,伴隨著加快拍子速度的Mozart Sonata No. 11第三個樂章音樂,一班ㄧ班的依序跑步進操場參加升旗典禮,這第三個樂章的音樂也一直從廣播喇叭裡重複的播放一次又一次直到全校的班級都入場就定位。就這樣。全校的師生日復一日的聽這段音樂,直到畢業或是離開那份學校的工作。
為麼什麼莫札會做土耳其風格的音樂呢?當時,歐洲社會流行土耳其風,所以許多作曲家當時都有土耳其風格的音樂。除了莫札特之外,貝多芬也是其中之一。但是,貝多芬的6段變奏曲D大調是已均整的八分音符節奏,一邊參著十六分音符來提高興致,一遍流動而去。

1984年電影阿瑪迪斯 (Amadeus) 女高音Caterina Cavalieri第一次在電影中出現,就是穿著19世紀當時歐洲的土耳其風流行服飾到 Antonio Salieri 練唱歌。 電影阿瑪迪斯也帶動了一陣莫札特瘋,奧地利歌手法可在1985年以專輯《Rock me Amadeus》聲名大噪。
鋼琴成果發表會,在回家的路上,我跟太太說,要是莫札特身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他也是卡債一族。根據歷史紀錄,莫札特生活奢華,身後留了一屁股債給他的太太。